2020年全省30件民生實事實施方案
發布時間:2020-06-12 來源:四川省人民政府網站
一、減免非民族自治地區42萬名幼兒保教費
減免非民族自治地區42萬名普惠性幼兒園在園家庭經濟困難兒童、孤兒和殘疾兒童學前教育保教費。計劃安排資金3.5億元,其中爭取中央補助1.1億元,省級安排1.1億元,市、縣安排1.3億元。
二、為110萬名義務教育階段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提供生活費補助
為110萬名義務教育階段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提供生活費補助。計劃安排資金12.66億元,其中爭取中央補助6.33億元,省級安排3.92億元,市、縣安排2.41億元。
三、為50萬名義務教育階段家庭經濟困難非寄宿生提供生活費補助
為50萬名義務教育階段家庭經濟困難非寄宿生提供生活費補助。計劃安排資金2.64億元,其中爭取中央補助1.32億元,省級安排0.72億元,市、縣安排0.6億元。
四、為330萬名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提供營養膳食補助
為國家和省級試點地區的330萬名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提供營養膳食補助。計劃安排資金25.08億元,其中爭取中央補助21.06億元,省級安排2.68億元,市、縣安排1.34億元。
五、實施民族自治地方十五年免費教育計劃
在民族自治州、自治縣(共51個縣),全面免除學前3年公辦幼兒園保教費,全面免除3年公辦普通高中學費,為所有普通高中在校學生免費提供教科書,年受益學前在園幼兒約32萬人、受益普通高中在校學生約10萬人。民族自治地方的民辦幼兒園和民辦普通高中參照執行前述政策。計劃安排資金4.03億元,其中爭取中央補助0.28億元,省級安排2.6億元,市、縣安排1.15億元。
六、解決28萬余名高海拔民族地區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取暖問題
支持全省高海拔寒冷地區(海拔2500米以上)義務教育階段學校開展取暖工作,為學生營造舒適的學習生活環境,覆蓋學生28萬余名。計劃省級安排資金0.56億元。
七、支持選派1200名教師到“三區”支教
選派不少于1200名教師到貧困地區、民族地區和革命老區支教,為推動“三區”各級各類教育發展提供人才支持。計劃爭取中央補助資金0.24億元。
八、支持民族地區實施學前“雙語”教育
支持民族地區繼續實施“一村一幼”學前教育,按規定標準為“一村一幼”學前輔導員發放勞務報酬。計劃省級安排資金4.02億元。
九、免除70萬名中職學生學費
免除70萬名公辦、民辦中職學校全日制正式學籍學生學費(民辦中職學校免除學費標準參照同類型同專業公辦學校執行)。計劃安排資金14億元,其中爭取中央補助11.2億元,省級安排1.91億元,市、縣安排0.89億元。
十、持續為全省8200余萬常住城鄉居民免費提供12項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
落實《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規范》(第三版)要求,以兒童、老年人、孕產婦、慢性病患者為重點人群,面向全省8200余萬常住城鄉居民免費提供健康檔案管理、健康教育、慢性病管理等12項國家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計劃安排資金49.2億元,其中爭取中央補助39.36億元,省級安排4.92億元,市、縣安排4.92億元。
十一、對33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進行免費健康體檢
在脫貧攻堅期間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開展1次免費健康體檢服務,實現早發現、早治療,全面提高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健康水平,2020年預計體檢33萬人。計劃安排資金0.34億元,其中省級安排0.17億元,市、縣安排0.17億元。
十二、為符合條件的計劃生育對象提供計劃生育扶助保障
分別給予符合條件的農村計劃生育家庭獎勵扶助、獨生子女傷殘或死亡家庭特別扶助,給予符合條件的少數民族育齡夫婦獎勵。2020年預計保障農村獎勵扶助對象202.19萬人、特別扶助對象14.46萬人、“少生快富”工程3200戶,從一定程度上解決計劃生育家庭實際困難,改善計劃生育家庭基本生活。計劃安排資金31億元,其中爭取中央補助22億元,省級安排5億元,市、縣安排4億元。
十三、提高6600余萬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障水平
按照國家統一部署,進一步提高6600余萬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財政補助標準,從每人每年520元提高至550元,提高醫療保障水平。計劃安排資金363億元,其中爭取中央補助290.57億元,省級安排41.13億元,市、縣安排31.3億元。
十四、繼續實施貧困人口基本醫療保險個人繳費代繳工作
全省600余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個人繳費部分,由財政按規定標準予以代繳,切實減輕貧困人口基本醫療保險繳費負擔。計劃安排資金17.22億元,其中省級安排11.44億元,市、縣安排5.78億元。
十五、落實1100余萬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待遇
嚴格落實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政策,確保參保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待遇按時足額發放。計劃安排資金136.16億元,其中爭取中央補助119.83億元,省級安排12.4億元,市、縣安排3.93億元。
十六、代繳180余萬貧困人口、低保對象、特困人員等困難群體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個人繳費
全省180余萬建檔立卡未標注脫貧的貧困人口、低保對象、特困人員等困難群體,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繳費部分,由財政按每人每年100元標準代繳,減輕困難群體基本養老保險繳費壓力。計劃安排資金1.83億元,其中省級安排1.25億元,市、縣安排0.58億元。
十七、組織開展各類補貼性職業技能培訓65萬人次
面向城鄉勞動者大規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重點支持企業開展以工代訓、崗前培訓、在崗培訓、轉崗培訓、企業新型學徒、技師培訓等,對符合條件的按規定給予培訓補貼;對貧困家庭子女、貧困勞動力、農村轉移就業勞動者、下崗失業人員和轉崗職工、退役軍人、殘疾人等開展免費職業技能培訓。計劃安排資金6億元,其中省級安排0.1億元,市、縣安排5.9億元。
十八、提高73萬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標準
為持有第二代殘疾人證的73萬困難殘疾人提高生活補貼標準,從每人每月90元提高至100元,進一步提高困難殘疾人生活保障水平。計劃安排資金8.76億元,其中省級安排3.2億元,市、縣安排5.56億元。
十九、推進實施綠色惠民殯葬政策
采取減免費用或提供補貼等方式做好政策范圍內的基本殯葬服務,推進實現基本殯葬服務的普惠性、均等化。計劃省級安排資金0.8億元。
二十、集中推進藏區新居建設
對木里縣未實施過牧民定居和農村危房改造的建檔立卡貧困戶、低保對象、農村分散供養特困人員和貧困殘疾人家庭共計578戶,根據其改造需求實施藏區新居建設。計劃安排資金0.17億元,其中爭取中央補助0.08億元,省級安排0.09億元。
二十一、城鎮棚戶區住房改造開工10.48萬套
以改造老城區內“臟亂差”棚戶區為重點,開工改造城鎮棚戶區住房10.48萬套,緩解城鎮居民住房困難。計劃安排資金29.3億元,其中爭取中央補助22.5億元,省級安排6.8億元。
二十二、新(改)建6000公里農村公路
扎實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新(改)建6000公里農村公路。計劃安排資金15.6億元,其中爭取中央補助14.6億元,市、縣安排1億元。
二十三、治理50處重大地質災害隱患點,避險搬遷安置0.25萬戶農戶
對全省已排查發現威脅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地質災害隱患點進行分類處置,組織開展50處重大地質災害隱患點治理工程,實施0.25萬戶農戶地質災害防災避險搬遷安置。計劃省級安排資金1億元。
二十四、面向建檔立卡貧困戶定向選聘1萬名水利工程村級巡管員和8萬名生態護林(草)員,并給予勞務報酬
從88個貧困縣建檔立卡貧困戶中選聘1萬名水利工程村級巡管員和8萬名生態護林(草)員,并給予勞務報酬。計劃安排資金5.45億元,其中爭取中央補助4.85億元,省級安排0.6億元。
二十五、實施農村通信基礎設施能力提升工程
深化行政村4G網絡覆蓋,建設2150個4G基站,推進實現村村通4G網絡。計劃爭取中央補助資金1.14億元。
二十六、建成85個安全社區,建設3652個城鄉社區兒童之家
建成85個省級安全社區,建設3652個城鄉社區兒童之家,到2020年底90%的城鄉社區建成兒童之家。計劃安排資金0.87億元,其中省級安排0.22億元,市、縣安排0.65億元。
二十七、實施1600個行政村整村推進農村“廁所革命”
通過以獎代補方式在全省1600個行政村開展整村推進農村“廁所革命”,實施農村無害化衛生戶廁新(改)建60萬戶左右,引導各地推動有條件的農村普及衛生廁所,逐步提升全省農村人居環境。計劃爭取中央補助資金6億元。
二十八、實現5115個“五館”免費開放
全省91個博物館和紀念館、41個美術館、203個圖書館、206個文化館、4257個鄉鎮文化站、317個城市社區(街道)文化中心全部向社會免費開放。計劃安排資金4.8億元,其中爭取中央補助4.28億元,省級安排0.52億元。
二十九、實現88個體育場館免費或低收費開放
全省88個大型體育場館向社會免費或低收費開放,有效保障人民群眾享有免費、低收費體育健身服務權益。計劃安排資金0.85億元,其中爭取中央補助0.74億元,省級安排0.11億元。
三十、支持22萬個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向戶戶通工程升級后的運行維護
支持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向戶戶通工程升級后的運行維護,保障人民群眾收聽收看廣播電視的基本權益。計劃省級安排資金1.42億元。